最近拜讀大仁哥的{槓桿ETF投資法},加上自己以前草莽自讀有關槓桿投資相關文件,組出盡可能降低風險同時並且可以同時兼顧報酬最大化的理想預期投資組合,盡可能在放大曝險(預期報酬增加)的情況下將整體投資組合做風險最小化
以下是思路分享,台股以富邦台灣加權正二(00675L)為例,(為說明方便,我以50%全球資產以及50%台股資產為投資組合目標)
A. 台股曝顯50%:投入25%的00675L為台股主軸,作為整體資產台股部位曝顯50%,並且留有25%現金。
B.全球股曝顯50%:全球部分比較複雜,因為沒有VT槓桿這種產品,若有興趣請再往下看,全球部位
- 美國大家所熟知的SSO為美國標普正2,但我並未選擇這個,除了大仁哥書中有提到美股期貨借貸成本較台灣高出許多,升降息對績效影響較大(我使用績效軟體回測50%SSO+50%BIL確實自2022年開始就有落後跡象),所以我另外選擇NTSX(WisdomTree 90/60),這支ETF採用90%部位追蹤美國標普(非期貨)以及10%對美國中期債券(平均年期約7年)槓桿6倍以達到150%曝顯(比例仍然維持6:4股債比),以回測績效來看,在2022年強力升息以前,績效是超過SPY(大約是傳統6:4績效1.5倍,而且波動較SPY低),但強力升息後績效落後SPY(但請了解,必須要強力升息才有這問題,在2018~2019緩慢升息狀況下,NTSX績效仍然超過SPY),且下跌幅度加大,這隻缺點很明顯,股債快速雙跌就很慘,但缺點明顯反而很容易對症下藥,請容後說明(請往下看B-10),整體資產投入20%,曝顯30%(美國股市約曝顯18%,美國中期債券約曝顯12%)
- 非美市場:不需要特別找槓桿,因為NTSX已經很好的把美國公債曝顯槓桿出來了(而且我看師出同門的NTSI和NTSC好像債券槓桿部分都是當地國家債券而非全美債,我個人不是那麼喜歡),可以選擇VXUS或VEA+VWO(我個人傾向50%VEA+50%VWO,因為若以相對美國選擇更多元化的觀點來看,新興市場與美股相關性更低,而VXUS中,新興市場僅占25%),整體投入12%,整體曝顯12%
- 全球價值因子偏斜:AVUV+AVDV+AVES=6:2:2,整體投入8%,整體曝顯8%,或是直接選擇AVGV(全球價值因子曝顯,更簡單,但缺點是交易量較低,且小型股占比個人覺得過低)若為省麻煩、不想要因子投資或是資金較低,將此8%直接同比例(5:3)投入NTSX+VXUS也可以。
- 以上全球投資整體投入資產40%,整體曝顯50%,
- 全球股票市值:全球價值因子偏斜:美債曝顯比例約為5.75:2:2.25(比例接近,若想要完美請再自行調整比例)
- 總投入:台灣部位25%:全球部位40%:剩餘現金35%
- 總曝顯:台灣部位50%:全球部位50%:剩餘現金35%
- 整體曝顯100%,但多出流動現金部位35%
- 預期報酬以及下跌風險都要以曝顯總額去評估,而非投入總額
- 關於流動現金35%部位,為抵抗關於因快速通膨而造成股債雙跌情形,其中10%可以買進TIPS(抗通膨債券)或BIL(SGOV)(美國1-3月公債),剩下作為備用現金,若真擔心長期通膨風險,可放大TIPS的占比(但長期持有整體股市就是最好的抗通膨工具,持有短債可以更單純面對且更多方面對各種不限於惡性通膨的股災),傳統未槓桿的投資組合,要拆出這部分投資,其實蠻討厭的(因為一定會降低預期報酬),但現在可以無痛拆出這部分,並且也同時解決NTSX股債雙跌放大波動的問題,這也是WisdomTree在官網上對NTSX提出的主要好處,可以讓投資組合在不降低曝顯的情況下用其他資產做更多元投資(範例:67%NTSX+33%CASH=60%SPY+40%VGIT,CASH可以按自己喜好換成TIP或黃金或其他讓投資更多元的資產),我早期做這樣組合只有讓流動現金全部台幣定存,那時沒想到使用TIPS或SGOV,算是自己考慮不周
C.股災經歷:有幸我完整組好投資上開投資組合大約是在2021年7月(那時流動現金完全用台幣定存,全球價值偏斜AVES部位那時只有AVEM),也導致我有完整經歷2022年股債雙跌的經驗,先分享當時經歷出來
- 台股部位:2022年跌幅約-34%,整體虧損-17%
- 全球股部分:2022年跌幅約-22%(主要是價值因子偏斜部分抗跌,但因NTSX其中有10%槓桿六倍美國中期債券,所以放大跌幅),但考慮折算台幣匯率後(那年美金上漲約10%),大約僅跌-12%(價值因子偏斜部分甚至考慮匯率後是正的),整體虧損-6%左右
- 上述整體造成虧損約為-23%,但這是用投入金額來算,若考慮35%流動現金後,整體跌幅約為-23%*(100/135)=-17%
- 補充一下,若是看2022年最高點跟最低點的跌幅,約-31%(大概是2022年2月至2022年10月)
D.以上先分享下跌,現在分享上漲
- 台股部位:2023年漲幅約64%,整體獲利提升32%
- 全球投資部分: 2023年漲幅約近20%(2023年美元匯率波動較大,但整年度美元匯率報酬幾乎為0),整體獲利提升10%
- 上述整體造成獲利約為42%,但這是用投入金額來算,若考慮35%流動現金後,整體漲幅約為42%*(100/135)=31%
- 兩年合計總報酬為(1-17%)*(1+31%)-1=8.7%,年化報酬率為4.35%(AOA ETF同時期考慮匯率後,年化報酬率也約4.5%,在同樣35%流動現金情況下AOA(含現金部位)年化報酬率約為2.9%),看起來好像不怎麼驚人,但請繼續往下看(以上回測並未做投資組合再平衡,而且是參照2022年1月整體近乎當下最高點下買進,並且低點也並未買進超跌的00675L,就是像傻瓜依樣買進,像智障依樣持有的情況下,也就是我這種人最常幹的事情)
E. 以下為2024年1月到9月31日
- 台股部分:2024年漲幅約為51%,整體獲利25.5%
- 全球投資:2024年漲幅約為16%,整體獲利8%
- 上述整體造成獲利約為33.5%,但這是用投入金額來算,若考慮35%流動現金後,整體漲幅約為33.5%*(100/135)=24.8%
- 2022年1月到2024年9月總報酬率為(1+9%)*(1+24.8%)-1=36%,年化報酬率約12%(這是包含有35%流動現金情況下),同時期AOA考慮匯率後總報酬約為24%,年化報酬率約8%,但在考慮同樣有35%流動現金情況下,AOA(含現金部位)年均報酬率約略只有5.2%
F.為什麼要以AOA做比較?因為我有幫我親人有偷偷存AOA,所以我大概知道AOA的波動跟我分享的投資組合波動是差不多的(但單一資產很震)
G.以上投資組合有缺點嗎?有的,我分享在下面
- 很明顯AOA投資簡單方便多了,而且根據美國研究(看YOUTUBE看到的),嘗試自行管理多元投資組合的個人投資者,績效通常超級差,很多個人投資者在嘗試管理多元投資常常忽略的一件事情就是:【簡單化投資帶來的好處常常難以估算】,而投資人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難以堅持原有投資組合,解決的好方式:若要改變自己投資組合,請先記下原因跟理由,6個月後再作調整,若6個月後心裡仍覺得有同樣原因跟理由調整,再調整也不遲,而我就是靠這方法撐下來的,新增投資標的或是調整比例都是如此。
- 價值因子偏斜其實未必是需要的,若能堅持市值投資,其實也不錯,事實上有國外投資機構是建議總資產若未超過一定額(曾經有看過影片建議是25萬美金),堅持傳統的全市場投資可能更有價值,因為走入因子投資,意味你對因子要有一定的了解以及堅持,還要忍受可能長期落後市場績效,並且你很清楚因子曝顯會帶給你什麼(更高的風險,更好的預期報酬,但不代表一定會實現,可能只有更高的風險而以,傳說中的預期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 很明顯我組這樣的槓桿投資組合並不是為了承擔更多風險而拿到更好的預期報酬,而是想在不降低預期報酬情況下,可以保留更多的現金(或類現金)資產,我個人會這樣做,是因為要讓自己慢慢存房屋頭期款,35%流動現金對我來說就是頭期款預備金,但若想要放大自己風險的人,可以把25%00675L部位放大到50%,這樣做結果會是100%資金對台股曝顯,但你有全球資產對台股對沖台灣單一市場一半風險,可是管理上我覺得太挑戰人性,若自行評估確定可以作,請自行測試(當然台股部位可以25%~50%調動)
- 再平衡時機?槓桿最麻煩的就是在平衡時機,因為波動有時候真的太劇烈,比如說2024年6、7月0065L那波30%漲幅,結果我因為住院完全沒有平衡到,結果回來就碰到跌回去,但這類事情在我身上很常發生 ,我自己平衡方式後來想開了,就是順其自然,有看到就調整,調整幅度主要集中在00675L,以失衡2張為啟動再平衡(超出兩張或少於兩張,但1日交易以1張為限,暴跌暴漲或一天失衡超過2張我也不管,就是1天1張),若是國外資產,考慮匯率以及複代理費用,每次交易都以30000元為標準,以上若沒看到錯過就算了,長期投資很長,不用糾結短期震盪,但我固定每年年底12月20日到30日一定會作資產整體再平衡,但若你目前在人生資產累積階段就更簡單了,在買進的時候就已經再平衡了,不應該也不會有賣出的選項,除非你存的錢已經來不及應付暴漲的資產…..
- 關於槓桿的耗損問題?
(a).台股:大仁哥的書寫得非常完整,可以參閱台股期貨的逆價差如何抵銷台股槓桿耗損
(b).NTSX:其中10%資產作6倍美債槓桿,他美債期貨部分非為每日換約,而是遠期合約,所以幾乎沒有槓桿耗損、流動性問題,至於期貨借貸成本,是看利率升降,但因為槓桿的就是受利率影響的美債,利率上升,美債跌,美債期貨借貸本金下降,總借貸利息幾乎不變,所以美債期貨成本其實幾乎不受利率變化影響
(c).非美市場為何不開槓桿?
(1).非美市場本身匯率風險就很高,而且匯率風險會影響股市績效(看2024年日本股市績效,原幣跟美元以及匯率對沖三者績效差很多就知道),股市槓桿就算沒有波動耗損預期應該也會很糟糕(試想,是要槓桿原幣績效兩倍還是美元計價槓桿兩倍、還是匯率對沖槓桿兩倍),不確定性太高
(2).NTSC以及NTSI可能是較好得槓桿標的,但因為債券開槓桿部分非美國公債,而是各國公債,無法實現債券抵銷股票風險的重要功能,所以我也放棄選擇
(d).使用SSO替代NTSX的可能性:因前文提到美股期貨槓桿成本會因為利率變化影響到SSO績效問題,所以若真要使用SSO替代NTSX,其替換比例須為NTSX改為55%的SSO+45%VTIG(或其他中期美國公債),這樣做缺點為(甲)因槓桿可騰出的部位不能單純用沒風險的短天期的公債,而必須用中期債券作股票的風險對沖(乙)預扣稅額較高(丙)股債雙跌就很慘;而NTSX的目前缺點就是較冷門,交易量較少,其他目前找不到(總費用0.2%,考慮到有槓桿的便利性,以及50%的多餘曝險,這費用應該不算高)
H.關於現金流?依樣可以參照大仁哥書中的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從35%流動現金中領取就可,只要再平衡,現金可以源源不斷的提領,所以主要的問題是應該是每年可以領多少?這問題其實就是要考慮預期報酬率的問題,要分階段理解(以下有很多國內外文件可參照,我只是推測,並沒有嚴謹的資料回測,以下並以永續提領,資產長期不耗損情況,不考慮短期股市大幅震盪):
- 每年(或每月)提領現金按傳統全球6:4比例提領,再考慮通膨後應該為每年4%(投入10000,第一年領400元,第2年領408元,第3年領417元….之後以此類推),但最新研究有提到因為目前全球股市估值過高,所以建議3.5%長期提領較為安全,若是直接用動態提領4.5%(就是直接當下淨值*4.5%)。(動態提領可以在股災時少賣點,暴漲時多賣點,所以以長期提領來說可以多領約1%)
- 但台股經回測30年滾動報酬率約為12%(這是複利)(我看過各種不同網路數據,有的很誇張的高,我先取看起來比較合理的,但近10年台股年化報酬率將近19%),考慮通膨每年大概領5~7%,保險一點領5%,或直接動態提領6%(就是直接當下淨值*6%)。
- 考慮以上以及槓桿,另外直接使用動態提領,每年可以領取金額應為5.25%*曝險金額,這大概就是每年可以領出花用的金額,此數字可以維持抗通膨並且長期來說資產應該不會耗損。
- 其實我對現金流比較保守評估,實際上可能可以領比上面多很多,但因為槓桿長期會有預期報酬不確定(主要發生在00675L,NTSX影響不大),但反正每年在平衡後都會有35%流動現金,所以只要注意流動現金是否每年都在減少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