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15樓 so good
我是4年級生,我用自住房貸款買基金,如此做法已近10年。
我平常很節省,因為已是無法節流,所以我只好開源。
我的原則是:
1.因為是貸款來的資金,風險一定要控管好。只要獲利超過房貸利息就算賺。
2.投資越簡單越好,所以只有美金和台幣。其他的貨幣波動過大,我不碰。
3.只買基金和ETF,ETF只買0056和0050,不買個股
實際操作心得如下:
1.前幾年有再打零工上班,只買貝萊德高收益債,摩根高收益債,單筆分批進出,依KD技術線型進出。
我習慣每天登記淨值,了解資金的變化。
幾年下來,我發現沒什麼賺,因為匯率和閒置資金。
因為贖回是美金,線型不好就贖回閒置在那裏,等待進場點。
結論:賺來的減掉匯差,實際上賺沒什麼賺。
剛操作的幾年,壓力大,有時遇到晚上美股大跌,那晚會整晚睡不著覺。
2..2021年開始改買國內股基,全部持有台幣。
2021年中老了,開始沒打零工沒上班。
股基操作配置方式:
基金+現金
KD低時,基金最高持有70%,現金30%,現金放定存已備急用或加碼。
KD高時,基金持有20%以下,其他的現金定存。每周伺機小小單筆買入,有獲利就賣,極短線操作。
現金有分可投資和不可投資。
不可動用的現金就是,預備一年的生活費和一年還貸款的本金和利息。
這些現金就存一年期的儲蓄存款,到期本金續存。
結論:2021年以來到目前為止,操作滿意。比較不會壓力大到睡不著。
我家是一般工人家庭,沒什祖產,房貸是一般20年的房貸。我不貸指數型的房貸。
績效我是以總資金計算,總資金就是所有的現金+股基。
2021年績效約 +9%, 2022年績效約 -9%,2023年到8月底的績效 28%,
我是LKK,書讀不多,電腦不大會使用,我打這文打了好幾個小時,如有不合意的,請見諒。
我只是把我的經驗分享給各位,想參考我的做法的人,風險請您自己負責。您也要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度,
我不負任何責任。
我的自住房我不賣,這房子已30幾年了,一直在房貸中,因為怕賣了,房價波動+通膨,怕買不回來。
老了沒自己住的房子,很麻煩。有自己的房子,住起來較安心,至少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也是養老金的最後一個防線靠山。
So大,給你好多個讚🥰👍,我覺得你的績效應該打敗一票人了,活到老學到老,還又持續投資到老(可控風險下)以對抗通膨吃掉退休資本!
【持續買進】這本書,提到年輕時如果沒有錢投資,要先努力用自己的人力累積儲蓄與資本而不是先投資,退休時因為沒有人力資本可以賺取主動收入,就必須要靠投資來持續累積財務資本,我5年級小你一輪,也跟你一樣持續走在投資的路上,因為沒有退路,只能往前,在風險可控下找到能夠穩定獲利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