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感謝各位強友花時間看完長文及不吝指導!
本身是踏入職場不久的新鮮人,在股市打滾的時間也不長,各種衍伸性商品也只有了解基本概念的程度,遑論各種進階的資產配置理論、經濟模型等等,仍然在努力學習當中。前陣子了解到生命週期投資法的概念後,打算往在不傷及身家的前提下盡量加大曝險的方向來規劃未來的資產配置。
因此預期在留下約三個月份的緊急備用金後,加上信貸約120萬分別單筆投入台股及美股市場各半,待資產規模擴大後再考慮是否加入非美市場部位,並且每年做數次的再平衡,後續也會再繼續將非急用的薪水、獎金等等做定期定額及低檔時單筆加碼的繼續投入。
基金部分由於近來初涉,皆未深入了解各家經理人的選股、操作邏輯,因此接下來選擇作為舉例的標的皆會暫時以板上的討論度高、強基金一百推薦及過去短中長期績效名列前茅者為主。
台股部位部分,由於之前在強基金YT頻道中聽到F大評論,在資訊透明的美國,主動式基金表現比較差,但在資訊相對不透明的台灣,主動式基金有比較好的績效,因此起心動念稍作研討比對。
雖然無法預測未來,但就歷史資料來看,前十數年各家主動基金領頭羊的表現與大盤指數互有高低,近十年更是遠遠甩開大盤十條街,績效甚至比00675L還更好,因此預期選擇一至兩個主動式基金標的投入。
(圖片擷取自台新銀行網站績效比較功能)
但在這個部分也會想請教各位,雖然觀察過去主動式基金表現,在漲幅更高的同時,跌幅也不會比大盤指數還大,但由於仍會擔心可能有均值回歸現象,也在思考一部分台股部位或許挪至00675L做分散風險會更佳,這部分想請教各位先進有何看法?
而在美股部位的部分,比對過去資料,發現主動式基金整體表現與那斯達克及那斯達克100指數相較之下相差無幾,近幾年甚至略遜一籌,因此預計直接買入QLD
(圖片擷取自台新銀行網站績效比較功能)
這部分也同樣想請教各位先進,如果不全部投入QLD,而是分散部分部位去持有SOO及VT等等標的,並定期做再平衡,整體績效是否會更漂亮?主要也是擔心分散過多部位會稀釋獲利。
亦或者是版上各位常提的各大基金,或者各位版大常提的穩基金三雄,是否有我所未能理解的優勢所在?
由於是盡量將曝險開到最大的做法,以上方式操作波動必定較大的,這部分已然有心理準備,過去在幣圈打滾的經驗也有強化自身的心理素質,不怕股票一路探底時抱不住。也是因爲這個原因,在非基金的標的上選擇槓桿ETF,而不是自己操作期貨,就是減少人為操作的繁瑣及斷頭風險,期許自己可以做到不擇時的投入。
加入強基金後拜讀很多各路大神文章,增長許多視野,由於了解人賺不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因此將自己的拙見發表出來,希望各位協助評點不足之處,感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