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享】有房子遺贈給小孩,但免付贈與稅跟遺產稅的方法?
【經驗分享】有房子遺贈給小孩,但免付贈與稅跟遺產稅的方法?
Vivihappy
Vivihappy
摩根講師說建議高收債贖回,轉新興市場,因升息的關係,高收債及美國比重多的(就是指收益成長啦)波動會加大
現在看到大大的文章
想想初心,對,堅持下去就是了
做好配置,不贖
持續領息,投入,養大債基
另外想問各位大大
關於遺贈稅
金錢可以分年贈與
那房子呢?
今天聽的是以房養老,投資型保單(產品是法巴)
運用保單概念,指定受益人,可免特留分爭議
並達到預留稅源
遺贈稅沒繳或繳不出,房子就會法拍
有時想想,把錢花光最好,沒有爭議
但誰說的準下一秒的事呢?
還是認真過好每一天
abcdeeeee
abcdeeeee
"Vivihappy"另外想問各位大大
關於遺贈稅
金錢可以分年贈與
那房子呢?
今天聽的是以房養老,投資型保單(產品是法巴)
運用保單概念,指定受益人,可免特留分爭議
並達到預留稅源
遺贈稅沒繳或繳不出,房子就會法拍
有時想想,把錢花光最好,沒有爭議
但誰說的準下一秒的事呢?
還是認真過好每一天
這個也是我以後會很頭痛的問題,剛好看過一篇文章不知道正不正確,如不正確再請各位大大指正。
父母雙方每年各有220萬免稅額,每年先將錢慢慢移轉給小孩名下,小孩再用購屋名義跟父母買房。
leglegleg0
leglegleg0
"abcdeeeee""Vivihappy"另外想問各位大大
關於遺贈稅
金錢可以分年贈與
那房子呢?
今天聽的是以房養老,投資型保單(產品是法巴)
運用保單概念,指定受益人,可免特留分爭議
並達到預留稅源
遺贈稅沒繳或繳不出,房子就會法拍
有時想想,把錢花光最好,沒有爭議
但誰說的準下一秒的事呢?
還是認真過好每一天
這個也是我以後會很頭痛的問題,剛好看過一篇文章不知道正不正確,如不正確再請各位大大指正。
父母雙方每年各有220萬免稅額,每年先將錢慢慢移轉給小孩名下,小孩再用購屋名義跟父母買房。
-------------------------------------------------------------------
這是最簡單 也是乾淨的方法之一
Vivihappy
Vivihappy
"leglegleg0""abcdeeeee""Vivihappy"另外想問各位大大
關於遺贈稅
金錢可以分年贈與
那房子呢?
今天聽的是以房養老,投資型保單(產品是法巴)
運用保單概念,指定受益人,可免特留分爭議
並達到預留稅源
遺贈稅沒繳或繳不出,房子就會法拍
有時想想,把錢花光最好,沒有爭議
但誰說的準下一秒的事呢?
還是認真過好每一天
這個也是我以後會很頭痛的問題,剛好看過一篇文章不知道正不正確,如不正確再請各位大大指正。
父母雙方每年各有220萬免稅額,每年先將錢慢慢移轉給小孩名下,小孩再用購屋名義跟父母買房。
-------------------------------------------------------------------
這是最簡單 也是乾淨的方法之一
贈與稅一人每年有220萬的免稅額
遺產稅1200萬免稅額
過世前2年的贈與算遺產,會列入遺產稅
另外夫妻間有 *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
所以若在重病期間要轉移財產需注意以上紫色字部分
房子用買賣方式過戶給子女,金額認定方式為何?
但日後子女若要賣房.好像會看前次取得房子金額及現在賣出的價錢,課稅,會繳很多稅(之前聽說過,不知這訊息對不對)
現再又有實價登錄2.0版,房屋門牌,賣出價錢確實揭露
(實價登錄第一代只須登錄區段,無門牌號碼)
實價登錄2.0版不知修法過了沒
不知這訊息對不對,若有錯誤,請大大們指正
所以房子的部分,該如何做?除了存退休金,還要預留稅源,繳稅
要努力存錢
(抱歉,離題了,如有不妥,請強大刪文)
Ivy
Ivy
"abcdeeeee""Vivihappy"另外想問各位大大
關於遺贈稅
金錢可以分年贈與
那房子呢?
今天聽的是以房養老,投資型保單(產品是法巴)
運用保單概念,指定受益人,可免特留分爭議
並達到預留稅源
遺贈稅沒繳或繳不出,房子就會法拍
有時想想,把錢花光最好,沒有爭議
但誰說的準下一秒的事呢?
還是認真過好每一天
這個也是我以後會很頭痛的問題,剛好看過一篇文章不知道正不正確,如不正確再請各位大大指正。
父母雙方每年各有220萬免稅額,每年先將錢慢慢移轉給小孩名下,小孩再用購屋名義跟父母買房。
存款贈與每年免稅額220萬沒錯,保險和金條可無條件免稅轉移
房子為什麼要向父母買呢?恕我愚昧
我個人覺得,只生一個可以考慮贈與不動產,生不只一個就最好直接給現金吧(抱歉~總是離題)
abcdeeeee
abcdeeeee
"Ivy"
存款贈與每年免稅額220萬沒錯,保險和金條可無條件免稅轉移
房子為什麼要向父母買呢?恕我愚昧
我個人覺得,只生一個可以考慮贈與不動產,生不只一個就最好直接給現金吧(抱歉~總是離題)
贈與稅貴貴的,如果手頭有好幾間,總市值高的可能看到要繳稅金額頭就先暈了
https://www.etax.nat.gov.tw/etwmain/web ... 0?tagCode=
連結是財政部遺產和贈與稅的詳細介紹
抱歉再次走偏
晴天四月
晴天四月
"abcdeeeee""Vivihappy"另外想問各位大大
關於遺贈稅
金錢可以分年贈與
那房子呢?
今天聽的是以房養老,投資型保單(產品是法巴)
運用保單概念,指定受益人,可免特留分爭議
並達到預留稅源
遺贈稅沒繳或繳不出,房子就會法拍
有時想想,把錢花光最好,沒有爭議
但誰說的準下一秒的事呢?
還是認真過好每一天
這個也是我以後會很頭痛的問題,剛好看過一篇文章不知道正不正確,如不正確再請各位大大指正。
父母雙方每年各有220萬免稅額,每年先將錢慢慢移轉給小孩名下,小孩再用購屋名義跟父母買房。
父母雙方每年各有220萬免稅額,每年先將錢慢慢移轉給小孩名下,小孩再用購屋名義跟父母買房
應該是最好的方式~
https://news.cnyes.com/news/id/3637710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6710/2517215
http://alfa946156.pixnet.net/blog/post/ ... F%EF%BC%9A
baonamy
baonamy
晴天四月
晴天四月
"baonamy"前年小兒結婚買了另1間房子,就是用晴天四月大所說的分年贈與方式,全部用他名下的錢買進,沒有動用我名下的錢,也沒有贈與稅問題。
個人的想法如下
如果家庭資產在未來會不斷成長...
其實應趁早規畫贈與.
夫妻2人每年有440萬額度
分年贈與給小孩.
並且以小孩名義繼續讓資產增值
就可以避免未來的遺產稅或贈與稅
Investment success doesn't come from "buying good things",
but rather from "buying things well"
(投資成功不是因為買到好東西,而是因為「買得好」。)
~by Howard Mark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Uncommon Sense for the Thoughtful Investor
強大
Investment success doesn't come from "buying good things",
but rather from "buying things well"
(投資成功不是因為買到好東西,而是因為「買得好」。)
~by Howard Mark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Uncommon Sense for the Thoughtful Investor
強大
"Ivy"我個人覺得,只生一個可以考慮贈與不動產,生不只一個就最好直接給現金吧(抱歉~總是離題)
是否可能把個人資產法人化?每月配息給子孫?
讓子孫一口氣繼承大筆資產,容易養出敗兒,且需付出大筆稅金,所以我有這個異想天開的想法...
Ivy
Ivy
"fundhot""Ivy"我個人覺得,只生一個可以考慮贈與不動產,生不只一個就最好直接給現金吧(抱歉~總是離題)
是否可能把個人資產法人化?每月配息給子孫?
讓子孫一口氣繼承大筆資產,容易養出敗兒,且需付出大筆稅金,所以我有這個異想天開的想法...
好專業~資產法人化~如果是節稅利器,可否分享?
另外,我可以再離題一次嗎
老公的表姐夫是醫生,他兒子(大我1歲)讀國中時,班上另一位同學(也是醫生的兒子)遭綁架,綁匪說理由就是[爸爸是醫生]
這可嚇到同為醫生的表姐夫,考慮到綁匪關幾年就放出來的台灣法治,立刻決定舉家遷移
為了兩個孩子,夫妻倆不惜遠渡重洋,到陌生國度,雖然環境優美,法治嚴謹,但總是鄉愁,吃不慣的食物,看不慣的電視節目,不同的語言和習慣,朋友圈仍然是華人,嚴格說起來,只有[像度假]能稍微安慰這對夫妻
他們擁有一棟房產(25年來上漲30倍,從500萬台幣變成500萬澳幣),兒子後來也成為醫師,自己在黃金海岸成家置產
孩子離巢,夫妻繼續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三不五時度假或回台灣找親朋好友敘敘
表姊夫的觀念是,給孩子最重要的是教育和環境,悉心照料健康,保護他們,當他們成長後,擁有自理的能力,並不需要父母留給他們什麼
所以,他不留任何資產給小孩,他認為,他已經完全奉獻自己給小孩了
至於金錢,已經成為醫生的孩子,並不需要父母給予
所以...我算了算,如果房子賣不掉,就拿500萬放到年息10%的基金付小孩學費(1~12年級共約500萬)
或者,花2萬歐元到德國註冊公司,完稅3年拿藍卡,到柏林租屋,(小孩讀書不用錢),寒假帶小孩回台過冬
如果只有這兩個選項,不知道會選哪一個
ANNN
ANNN
"fundhot""Ivy"我個人覺得,只生一個可以考慮贈與不動產,生不只一個就最好直接給現金吧(抱歉~總是離題)
是否可能把個人資產法人化?每月配息給子孫?
讓子孫一口氣繼承大筆資產,容易養出敗兒,且需付出大筆稅金,所以我有這個異想天開的想法...
銀行信託好像就是做這個,但是要交信託管理費給銀行。
abccba94
abccba94
有錢為何要借房貸?向蔡英文、林佳龍學理財
2018-04-23 09:00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台北報導
根據監察院最新資料,總統蔡英文存款為5218萬3420元,但房屋貸款有893萬4710元;台中市長林佳龍與夫人廖婉如存款有1億2765萬2872元,但有房屋貸款3963萬9086元。
高資產人士明明手上存款很多,足夠輕鬆買房,為什麼還要借房貸、付利息給銀行,其中是不是有什麼厲害的理財心法,小資族要快來跟富人學幾招。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服務部會計師林志翔分析,高資產人士明明存款多多卻要借錢買房,可能有四個原因。
原因1:財務槓桿操作 借錢去賺錢
首先,高資產人士多半都對財務槓桿操作很有經驗,不怕借錢去賺錢。目前市場處於低利率環境,房貸利率低加上高資產人士資歷良好,借房貸更可以較低的資金成本取得更多靈活運用的資金部位,可以妥善運用投資,「投資報酬率應該很容易高過不到2%的房貸利率」。
原因2:贈與房地給子女 又想節稅
第二,林志翔說,若想要贈與房地給子女,又想要節省贈與稅,將房地抵押借房貸後再贈與,可以壓低贈與稅。
「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贈與附有負擔者,由受贈人負擔部分應自贈與額中扣除。」林志翔指出,房地贈與是以土地公告現值及房屋評定現值來計算贈與總額,通常都低於市價,因此以「贈與附有負擔」的方式,將房地移轉給子女,並由子女承接貸款,貸款可能跟贈與總額差不多或甚至比贈與總額還高,就不用繳贈與稅。
原因3:繼承房子有房貸 遺產稅可扣除
第三,與減輕贈與稅的邏輯相同,繼承的房子如果有房貸,遺產稅計算時可扣除,可以節省遺產稅,甚至免繳遺產稅。
不過,林志翔提醒,房地合一新制上路後,以贈與或遺贈的方式移轉房產給子女,雖可省稅,但也會降低子女未來賣房的持有成本,使獲利變高,墊高稅負,必須通盤思考稅務規畫。
原因4:現金留在手上 投資應急都好
第四,林志翔說,有錢人最不喜歡跟國稅局打交道,當資產有巨大變動時,容易引起稅官注意,「關心」資金來源,因此,有些高資產人士寧願和一般人一樣貸款買房,把現金留在手上投資或應急都好。
「負債也可理財」,一銀財富管理主管表示,高資產客戶大多注重資產傳承規畫,以財富傳承的角度進行個人資產配置,理財首要目的是以保值為優先,其次才是財富增值。小資族也可借鏡學習,作為適度運用財富槓桿,擴大資產規模的參考。
我是布魯斯
我是布魯斯
我也很懷疑光是版上大大貢獻所知,是否就能盡得全貌,而且是正確的全貌。甚至,搞不好所謂某方面的專家,也只能略知一二。
法律是類似科學的東西,說一是一,但這跟民族性有極大的差距。
以前我的壽險業務員說保費遲繳超過兩個月會停效,但實際上是60天,尤其碰到七八月,這種"差不多"的說法就GG了。
我們都知道稅有分國稅(如所得稅、遺贈稅)與地方稅(如牌照稅),分別由國稅局及地方稅務局處稽徵。那麼燃料稅算哪一種?答案是:以上皆非。燃料稅不是稅,是"燃料使用費"的誤稱,由公路局(監理所站)負責。
同樣是林嘉焜先生的文章,談論連戰趕在遺贈稅率調漲之前將豪宅過戶給小孩
https://news.cnyes.com/news/id/3947783
他的意思用比較通俗的說法是:若地底的能量以小型地震的方式釋放,就不會造成大地震。以遺贈方式為之,固然可以在過戶當下繳比較少的稅,但免徵的土增稅、房地合一稅均在不斷累積當中。等到日後要處理時,就要繳上一大筆遠高於遺贈稅的稅金。反之,若將金錢贈與小孩,再由小孩買入父母的房子,先處理的一次土增稅、房地合一稅,日後要出售時整體稅金是比較省的。
但若豪宅不處理呢?一般認定鋼筋混凝土的建物可用50年(至少銀行在核貸時是如此認定),住個兩代,也差不多就等都更了。另外,時間是有價值的(在資本市場尤其明顯),所謂日後繳上一大筆,雖然金額看似嚇人,但加計通膨,是否真的不划算?
被繼承人過世前兩年內之贈與須計入遺產。但除此之外,繼承人中有因結婚、分居、營業而在繼承開始之前自被繼承人受有財產贈與者,應將該贈與價額加入繼承開始前被繼承人所有之財產中,為應繼財產。但被繼承人於贈與時有反對之意思表示者,不在此限。
以被繼承人為被保險人的人身壽險理賠不計入遺產,是需繳交遺產稅者最直接的繳稅來源,因為不用等財政部核定。但未指定保險受益人者須計入遺產(據說寫個"依民法"都有效,雖然沒寫還是會照民法走)。但若被繼承人生病後才大額帶病投保壽險,會被認為是逃稅,會被追討。我們偶爾還會看到無良檢察官、法官被起訴判刑,但稅官們在稅務的行政訴訟卻少有敗者。想像中會不會有那種特別給巨賈看病的醫療院所,不但不用健保,甚至連任何醫療紀錄都被機密保存、適時銷毀?
要幫小孩買保險,不要以自己當要保人,小孩當受益人,因為保單價值屬要保人財產,這樣沒有節稅效果。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1206fin004/
有個刑警離婚,兩個女兒跟媽媽,之後與他幾乎不往來,所以他預立遺囑把所有財產留給姊姊及外甥。這雖然違背民法特留分之規定(張榮發的遺囑也是),但頂多就是女兒提起特留分之訴。但後來女兒的律師四兩撥千金,提起遺囑無效之訴,把所有遺產全部拿回來。何以致之?因為老刑警的遺囑全篇以電腦繕打,只在最後親簽,不符合任何一種民法所規定之形式(他應該是想採自書遺囑),故遺囑無效,既然遺囑無效,當然由第一順位繼承人(直系血親卑親屬)全拿。
有人也常弄不清楚在遺產分配中配偶的戲分:"浮動的"第一順位繼承人。至於被繼承人配偶之剩餘財產差額請求權也不是一體適用,因為那是基於早期法律認為夫妻一體、你儂我儂、不分彼此(故夫妻間贈與免稅)的觀念,現在夫妻財產制已有新規定,自是隨之異動。但特定財產不納入分配仍然維持,例如繼承而來的財產,因為不管有沒結婚,結婚對象是誰,你是因與被繼承人的關係而取得財產(遺產)的,與結婚無涉。
總之,這其中眉眉角角太多了,真的非三言兩語可盡述之。
Ivy
Ivy
看強網的文章好像在拆禮物喔,呵呵
許多事情都不是我們所見、所聞、所聽的簡單
另外再分享一個投資與配置的方法與概念
有次我通知一個扶輪社長
她持有的60萬台幣分紅保單已繳6年期滿
碰巧(幸福人壽)將進行清算及後續,可以繼續持有,相關權益不受影響,也可以「連本帶利贖回」。
她決定贖回。經過討論,進行這樣的配置:
A,60萬重新以年繳10萬共6年,換成另一家分紅保單
B,將台幣100萬定存投入新興債,年配8%,
本息目標年報酬率10%即10萬,當作A保單的年繳保費
當B基金本息累計報酬共60萬即贖回,A保單相當於B基金送的
同時還有C
將平常的定存利息做槓桿,反正利息放著不會生小孩
每月投入1萬台幣到後收型投資保單
保險費用每月約300,可得750萬保障,9成以上資金進入投資區
也就是說,拿每月一萬利息投入基金,同時獲得750萬價值的保單
不用花750個月就立刻有免稅資產保障
閉鎖6年,就當作是6年存72萬得750萬保障
6年後可無條件將帳戶價值取回,保障停止,或者繼續醬玩也可以
經過以上資產微調
她的分紅保單是基金贈送的
她的存款利息1萬立刻得750萬保障,重點是再投資,利滾利的概念
當基金報酬率提早達到時
社長很滿意
Vivihappy
Vivihappy
當心中有疑問,版上的大大們都不吝嗇,不藏私的給予指導
謝謝您們,我敬愛的大大們
熱門主題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經典話題
用錢滾錢存出子女教育金,Faith大的ETF私房實戰經驗分享
別再迷戀高配息,怪老子驗證給你看
[ 請教 ] 有人有把基金轉移(贈予)給配偶或小孩嗎??
【星巴克理財方案】每月咖啡錢,十年存百萬(加上一輩子每天一杯免費星巴克...)
想買房,又不想賣配息基金斷了現金流,有沒有不賣基金又能付買房頭期款的方法?
【實戰換匯經驗分享】大金額拆單每天換匯,多少金額以下才不會讓銀行系統跳出警示通報金管會跟國稅局?
【個人經驗分享:用配息基金付房貸】每月只是多拿出5,000元,就買了新房,還能養舊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