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錯的評論,節錄自展望更「貴」的2023年,投資如何擇機入市。
我的習慣是在下手投資之前,先去思考可能的風險在哪?目前2023年可能面臨到的風險有3個:
經濟衰退的風險:
2022年12月中Fed主席鮑爾的聲明書中提到,2023年極有可能不會降息,換句話說,5%以上的高利率可能會維持一段期間。根據過去資料顯示,一般企業承擔高利率的時間若是超過半年,就很有可能發生周轉不靈而倒閉的情況。而從2022年中開始,市場就進入了高利率的環境,鮑爾的一番談話,大大澆息了人們對於明年降息的預期,取而代之的是因為高利率環境而發生的經濟衰退。
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還沒有結束,也不知道哪一天會結束。戰爭所帶來的物資耗損、資源浪費,是最沒有必要的。環保組織每天在提ESG,但大國間的衝突卻正在開倒車,我指的不一定只是俄烏兩國,還有中美兩大強權日益升高的衝突。2023年可能是中國實施反制的一年。
一觸即發的能源危機:
電力短缺、天然氣短缺、原油短缺等能源問題,高漲的價格已經是可以預期的發展。人們如何在高成本環境下生活,企業如何在高成本下經營,會是2023年的一大課題。
2023有兩大趨勢、5項次產業可以留意。這兩大趨勢是「漲價」、「新能源」,5項次產業是:食品、塑化、鋼鐵、儲能、電動車。
食品:
最近一個月的新聞裡,最讓人「有感」的,大概就是麥當勞的套餐又要漲價了,全家的茶葉蛋要從一顆10元漲到一顆13元了。我注意到,雖然油價居高不下,但除了民生用品之外的商品,真正漲價的不多。漲價的絕大多數是民生相關物資,尤其是食物。所以,食品業的營收在2023年理應成長。而有辦法緩衝食物成本上漲的,會是大的食品企業,尤其是上中下游一條龍的企業。例如:統一(1216)、味全(1201)、大成(1210)、卜蜂(1215)、南僑(1702)……等。這些老牌食品業的產品,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會是2023年的漲價趨勢下的受惠者。
塑化、鋼鐵:
我把這兩個次產業放在一起講,主要原因是它們代表的是原物料行情。上游成本增加,廠商只好轉嫁給下游,因此塑化以及鋼鐵的報價,在2023年是看漲的。勉強可以抵消一些漲幅的力道,是經濟的衰退,導致需求的減少,但是在基礎建設的推動之下,鋼性需求是不會消失的。看好的是下游的鋼鐵以及塑化股。大成鋼(2027)、豐興(2015)、威致(2028)、海光(2038)、燁輝(2023)、新光鋼(2031)、華夏(1305)、聯成(1313)、台聚(1304)、亞聚(1308)、台苯(1310)……等股。
儲能:
這個次產業算是新興產業,但有可能走出十年以上的好光景。早期的儲能利用的是「削峰填谷」原理,把離峰時的電力儲存起來,等到尖峰時刻再釋放出來,這是一個生意模式,但另一個新的生意模式是「調頻儲能自動頻率控制」(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 AFC)。因儲能系統具有快速充放電之特性,透過主動調整充放電動作調節電力系統頻率,可幫助維持電力系統因負載波動造成之頻率飄移,當再生能源佔比越來越高之下,是極為必須的系統穩定因應方案。目前切入儲能領域的台廠不少,除了台達電(2308)之外,聲稱有切入的還有天宇(8171)、大同(2371)、飛宏(2457)、中興電(1513)、廣錠(6441)……等公司。
電動車:
講到未來產業,電動車絕對是一個不會錯的答案。因為現階段路上的電動車已經較3年前多了許多。不過重要的是兩台廠「強強聯手」,由鴻海(2317)組成MIH聯盟,邀請裕隆(2201)加入。據新聞媒體報導,新款電動車交期已經要到明(2023)年底。而鴻海集團旗下的子公司,自然而然是未來MIH的供應鏈,例如:臻鼎-KY(4958)、鴻準(2354)、新普(6121)……等。而裕隆集團內,除了裕隆之外,江申(1525)、中華車(2204)也有機會切入電動車市場,分一杯羮。而傳統的電動車供應鏈如:研華(2395)、光寶(2301)、致茂(2360)、貿聯-KY(3665)、和大(1536)、胡連(6279)、朋程(8255)……等,因為切入時間早,自然學習曲線較短,有較大的成功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