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omurafunds.surveycake.com/s/7Rww3?ssn7=fir5K 的廣告圖片

透過信貸投資ETF進行0本金配息

7184
@造夢者

造夢者

天使人

#1樓主

大家好,

 

近年來台灣ETF很夯,有很多ETF的配息率高達10%以上。

 

 

基於這樣的情況,有個大膽的想法,就是可以透過信貸來進行0本金配息,具體規劃如下,想請教各位先輩是否有遺漏沒有考慮到的風險

 

信貸250萬,利率大概抓2.5%,這個利率按目前來看,應該還是有機會的。借60期,每年大概54萬。

 

 

投資的部分,預設10%投報率,投入200萬。剩餘50萬拿來還每月的本金加利息。當然,得來的配息必須持續投入。

大家可以從下表來看,第一年+第二年+預留的50萬,約為112萬,可以覆蓋應還的104萬,第三年開始,利息收入66萬,就可以覆蓋應還的54萬。

5年後,投入200萬可以獲得322萬,總報酬率為61%。

 

年度 本金 年投報率(10%) 年度總收
1      2,000,000                  200,000             2,200,000
2年      2,200,000                  220,000             2,420,000
3年      2,420,000                  242,000             2,662,000
4年      2,662,000                  266,200             2,928,200
5年      2,928,200                  292,820             3,221,020

 

如果擔心10%的投保率預設太高,也可以降為8%,只要貼一些錢,第一年+第二年+預留的50萬+貼上8萬,第三年開始,一樣可以打平。

5年後,投入200萬可以獲得293萬,總報酬率為46.5%。

 

年度 本金 年投報率(8%) 年度總收
1      2,000,000                  160,000             2,160,000
2年      2,160,000                  172,800             2,332,800
3年      2,332,800                  186,624             2,519,424
4年      2,519,424                  201,554             2,720,978
5年      2,720,978                  217,678             2,938,656

 

 

https://nomurafunds.surveycake.com/s/7Rww3?ssn7=fir5K 的廣告圖片
@魯夫-有錢

魯夫-有錢

註冊會員

#2樓

不建議用信貸,最好用房貸。

 

新手

==純屬個人看法(非專家),請勿作為投資依據。==

==三思而後行,評估過風險,盈虧自負==

@造夢者

造夢者

天使人

#3樓

用房貸更好,但我認為房貸成本低,可以拿去投資風險高一些的部位,像股票基金。

@KostolanyJunior

KostolanyJunior

天使人

#4樓

是否有遺漏沒有考慮到的風險。有的 !
1)  融資利率不見得一直是年息 2.5%。融資利息萬一漲到5.5%,那會如何呢?

2)  200萬All-in的台股高股息ETF,配息後不見得市價可以填息。200萬 Mark-to-Market 後,不見得>=200萬。

     在您all-in之後,台股如果大盤斷涯式的大跌,您的表格最左欄的本金,就可能是200萬的八折甚至六五折。

     縱使領息再投入,對於整個部位的攤平成本,效果應該很小。

我想到的風險,會讓規劃的套利完全不可行嗎?  我覺得不會。

 

等到大盤指數回到年線附近或年線下方時,融資利率展望有機會持續<=3.5%之下,我就會想做類似的套利。

@baonamy

baonamy

名人堂成員

#5樓

建議樓主再多思考一下
近1~2年高股息ETF報酬率不錯的原因為何?
未來的報酬率是否還能維持?
重新思考後再決定是否適合借貸投資。

 

「被吃豆腐又自相踩踏,高股息ETF未來報酬率面臨撞牆!
https://youtu.be/HKYb42-sqJU?si=jtXGKWJOYwG8T0C8

 

(純屬個人非專家看法與買賣操作,非投資建議,請勿作為投資依據。)
@bingopipe

bingopipe

天使人

#6樓

引用 #5樓 baonamy

建議樓主再多思考一下
近1~2年高股息ETF報酬率不錯的原因為何?
未來的報酬率是否還能維持?
重新思考後再決定是否適合借貸投資。

 

「被吃豆腐又自相踩踏,高股息ETF未來報酬率面臨撞牆!
https://youtu.be/HKYb42-sqJU?si=jtXGKWJOYwG8T0C8

 

就像股票型基金越來越多高息基金以後也會變成顯學,剩下就看時間和多空洗禮後證明哪一檔才是能活下來的!

@Roger333

Roger333

註冊會員

#7樓

借貸投資,而且是信貸,策略一步都不能踏錯

 

台股體質很好,但all in還是要謹慎,是單一市場

 

而且感覺樓主已預設立場,認為牛市會一直持續下去 (雖然我自己也這麼認為)

 

建議分散一點資金到 全球或美國市場,平衡型配息商品也可考慮

@coffeecat320

coffeecat320

天使人

#8樓

樓主您好,您第1年預留50萬拿來本利還,第一年配出20萬再投入,順利填息第2年本金有220萬,配出22萬,配息再投入第3年本金變成242萬...,表格上看不出第2年至第5年的1年53萬左右本利還是怎麼還耶

@tonyosho

tonyosho

註冊會員

#9樓

我算出來的結果跟樓主差很多…

 

@liko1688

liko1688

註冊會員

#10樓

規劃的很美好,但沒考慮到的風險:

1.有可能升息,利率就不會是固定2.5%。

2.股市不是只漲不跌,每3~5年總有一次大修正,所以中間有可能那年整年算下來是賠錢的。

@天天勝利

天天勝利

天使人

#11樓

引用 #1樓主 造夢者

近年來台灣ETF很夯,有很多ETF的配息率高達10%以上。

基於這樣的情況,有個大膽的想法,就是可以透過信貸來進行0本金配息,具體規劃如下...

大約在1年前我跟你差不多想法,本來也打算這麼做,計畫N年0本金之類的

 

後來我信貸一筆錢出來,配息型一隻都沒買,全部投入市值型ETF

 

一年後的我很慶幸當初做這個決定

 

 

@faith

faith

管理員

#12樓

成就徽章:強基金創辦人成就徽章:2023年度流量王成就徽章:2023年度人氣王

引用 #3樓 造夢者

用房貸更好,但我認為房貸成本低,可以拿去投資風險高一些的部位,像股票基金。

 

兩大迷思,不可不慎。


1. 高股息ETF的真身就是股票基金,只是大家被他配息的表象所迷惑,但他完全就是一籃子股票的投資組合,波動度不見得會比股票基金低多少。

 

2. 除非有寬限期,否則你每個月是要還本金的,而每月還本的金額無法投資,該列入成本,因此實際成本利率並非表面上的貸款利率,而應把無法投資的每月本金加進來,用每個月本利攤還的金額去回推,才能得到真正的成本利率。

 

M大的0本金退休神文其中一篇,也有提到這個觀念【1年領100萬「0本金退休」實驗21】借房貸買配息基金,年化配息率要幾%才能「單月損益兩平」?答案是...

 

假設用房子借款1000萬,利率2%,30年攤還,每個月要還的金額約37,000元。

這個成本,要用年化4.5%配息率的配息投資組合,才能「單月損益兩平」(10,000,000*0.045/12=37,500);也就是說,投組的年化配息率比4.5%高的部分,才是你多出來的收益。

 

信貸利率可以借到2.5%?好奇是哪家銀行?

強基金共同創辦人之打雜掃地僧就是我。

永遠記得這條投資金律:投資賺到的錢本金 X 報酬率 X 時間

投資時碰到任何問題,請套用這則投資金律,你會豁然開朗。

@紅豆泥

紅豆泥

天使人

#13樓

引用 #12樓 faith

信貸利率可以借到2.5%?好奇是哪家銀行?

 

我中信2.42%供參考,但我於百大企業任職,我認為有不小的影響

===

 

不管是房貸或是信貸也好

 

現在大部份的人都面臨著每月的餘額,並沒有辦法做過多的規劃,以快速累積資產

 

所以才會用貸款來做

 

但貸款﹙尤其是信貸﹚面臨的就是每個月還款的壓力,所以一定需要選配息型商品

 

所以越快還完,壓力會越小

 

如果可以再加上不限用途的60%,可以加速還款時間

相關討論
一樓
最新
TOP
END

本站聲明

本站所有文章及數據為發表人之經驗分享,僅供參考,絕非保證賺錢,請勿以本站資訊作為投資依據。若參考本站數據進行投資決策,交易前請務必先諮詢專業金融機構,以免錯誤解讀。 投資一定有風險,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獲利,不要有過去績效等於未來報酬之錯誤認知。本站當盡力提供正確資訊,若有錯漏或疏忽,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強基金100」及「強配息100」的基金推薦依據,為比較上述時間內績效總報酬或配息相對優異的基金。推薦依據係比較數 據而來,僅供參考,不構成基金申購建議,申購前請先諮詢專業金融機構。

©2024 fundhot.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 瀛睿律師事務所 簡榮宗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