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 @faith 大很看好日股,不只去買房地產,也買了不少日本ETF。我個人則是因為資金管理的關係,一直無法將日股放進衛星基金名單,但最近終於可以進場了。
身為一個還沒有進場的後進者,日本ETF該怎麼選?以下是個人觀點。
日股線型無懼大跌,趨勢繼續往上
從線型上來看,日股比想像中更強韌。即使2024年7月中旬曾出現一段大跌,才半個月時間就跌了24%,照理論說早該就此進入熊市,但日股卻好像沒事一樣,繼續底部慢慢墊高,趨勢繼續往上,我想這就是F大跟許多大大這麼推日本的主因。
市值型與政策型的搭配組合
想進入任何一個市場,市值型是最簡單的做法,大盤漲它就漲,大盤跌它就跌,不太會失誤,但也別想有意外驚喜,就是無腦投資。
我會30%先進市值型,作為基本部位,70%搭配政策型ETF,作為攻擊部位。因為日股的漲幅除了自身的景氣好轉外,更多因素是政策作多,因此我會花七成資源集中在政策作多的ETF。
日股ETF目前多數是市值型,其他因子的ETF還不多,最吸引我的是野村即將推出,代號00972的野村日本價值動能高息ETF,簡稱「野村日本動能高息」 ,追蹤的是「彭博日本價值動能高息指數」。
先講個題外話,我先前就在其他發文的這層樓說過,野村身為ETF的後進者,但發的ETF多數都是正確的方向,而非盲目的蹭高股息。這種推出選好公司去積極追求資本利得的etf發展方向,個人認為這才是對投資人有益的做法。
買ETF跟買基金一樣,有績效才有真理。看一下彭博日本價值動能高息指數的報酬率,有沒有發現它正是從2021年後才開始彎道超車,大爆發超越傳統指數。
原因很簡單,彭博日本價值動能高息指數就是一支抱政策大腿的指數,2021年東京證交所開始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後,這個指數才開始每年都超越傳統指數。
東京證交所的改革很對症下藥,直接抓到日企缺乏投資價值的主因:「股價淨值比(P/B)太低」,改革手法也很絕,先在2021年推動公司治理改革與指數編整,2022年推出資本成本和股價管理行動方案。而各企業也知道,要提升股價淨值比(P/B)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升股價」,也就是鼓勵你回購股票,減少流通股數,不然就是提高股利,吸引買盤進駐。
別以為東京證交所說說而已,公布完政策及行動方案後,2023年開始每月揭露已提交改善計畫的企業名單,2023年4月更直接要求PB低於1的上市公司需提改革方案,否則研擬下市,這個執行力真的是超猛!
每家企業的PB提升,整體日股的投資價值也就跟著提升,2023財年(日本財年為每年4月至隔年3月止 )企業計畫實施股票回購總金額與股利發放總額均創新高,預估2024財年將再創高峰、加總金額將達到近34兆,這就是抱政策大腿的好處。
彭博日本價值動能高息指數如何精準抱緊政策大腿?關鍵就在它重視股價淨值比、EPS跟股利的選股邏輯:
1. 從日本大中小型股共1,100檔進行選擇,符合流動性篩選原則後,按照市值排序前400檔股票。
2. 從「6個月股價淨值比增幅」、「預估EPS vs 當前EPS增幅」、「預估股利殖利率」進行選股,選前50名,單一個股上限8%。
3. 每年3月、9月定審成分股,3、6、9、12月權重再平衡。
4. 00972為台幣計價,採季配息。
初步預估選出來的產業、市值及前十大成分股如下。其中00972最大持股本田最近因併購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