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友 @Herman Chen 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針對「標的正確」但「匯率錯誤」的投資(00662及00924),應如何處理?點出了我今年以來最大的學習,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
很多強友都知道,我的投資策略是股債配置,用一路多頭的部位搭配「類現金」的短期債券,在市場出現劇烈變動時,適時再平衡。這個策略的成功關鍵在於債券部位要夠穩定,不會在股災時跟著股票一起跌,才能扮演持盈保泰的守護功能,短債扮演這個角色一向很稱職。
但因為主要部位跟私人銀行質借的關係,我多數資金仍在台幣,最大一筆股債配置也是台幣。在台幣的投資策略上,我的短債選的是台幣計價的00864B,但今年就碰到了有史以來最嚴峻的考驗之一:台幣短期間內大幅升值,短債就受到嚴重匯損。
從下面這個短期債券ETF的績效表,可以看出匯損的嚴重性。用同年期的美債做比較,同樣是1-3年期的美國公債ETF,SHY過去一年報酬率5.41%,符合短債一年賺取5%加減1%的目標報酬率,但同年期的00694B過去一年的績效卻是-5.4%,差異就來自台幣在過去一年強升了10%所造成的匯損。
台幣升值的要件,通常有以下幾點:
1. 台股很強,外資要換匯買台股,讓台幣轉強。
2. 美國開始走降息循環,美元趨貶,讓台幣轉強。
3. 這一點是最不可控,但也最可能是背後真正的大魔王:市場揣摩「川普要美元貶值」的預期心理,因而趨貶美元,台幣相對轉強。
先撇開第1點不談,第2點跟第3點在今明兩年(2025-2026)都還很有可能會發生,用台幣去投資美元計價基金或ETF的匯損問題,不得不慎。
要如何解決台幣升值造成基金ETF的匯損問題?就看你是以下哪一種投資族群。
1. 定期定額買美股基金,慢慢累積部位長期投資,缺錢時再賣
這類族群最好解,就是不用做任何調整,因為你每個月扣台幣去買美股基金.已經透過每個月換匯的方式平均了匯率成本。況且,如果是一放好幾年,幾年來的匯率波動都會被平均,有時賺到匯差,有時又會匯損,都沒關係,時間會把它都平均掉。
唯一比較大的風險,就是當你贖回的那一刻,假設台幣突然轉強,你美元資產換成台幣,會遭受到較大的匯損。
但說真的,你紀律投資美股賺取資本利得,幾年後不要說賺了幾十%,翻倍都有可能,又何必在意這幾%的匯損。 @chicky 的這篇好文講得更好,請務必詳讀:20250607專注貝萊德世界科技,宣布不再回應匯率問題
2. 習慣All-in股債配置+適時再平衡,債券以短債為主
這個是我的主要投資策略,影響就很大了。要知道,短債一年的目標報酬率只有5%加減1%,10%的匯損已經注定未來做兩年白工的命運,而且如果上述台幣升值要件的第2點跟第3點即將發生,可能未來有更多的白工。
因此,我清掉了00864B,台幣部位能夠稍微取代短債功能的,只有貨幣基金跟定存,我最後選的是年利率2%的短期定存,報酬率雖不滿意,卻是當前的最佳解答。
美元計價的短債就沒問題了,價格仍不斷創新高。我買的是SHY(iShares 1-3年期美國公債 ETF),從「強回撤」觀察,成立20多年來最大波段跌幅僅 5.68%,也只發生過一次,但之後又再度創下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