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表是全球人均財富最高的國家排行,台灣名列15,中位數表現也不差,甚至跟平均排名第二的美國差不多。
看到這種圖的主流回覆,通常要寫「對不起我不該拖累大家」才夠酸,但我只想寫我大台灣我驕傲,光是Taiwan被當個獨立的國家去跟世界上的強權競爭,一起站在頒獎台上,就值得驕傲。
我們現在正處於典範轉移的關鍵時刻,AI讓每一年的變化速度都快上過去幾倍,股市投資也是。AI讓人類的生產力加倍輸出,只要你相信人類的生產力會持續放大,股價自然就會一路向上。
站對風向,誰都能飛,作對選擇比傻傻努力更重要。
延續之前這篇文章「未來幾年是最有機會達成「階級翻轉」的時機」的觀點,未來幾年是最有機會階級翻轉的時機,有心人都可以按部就班地達成。關鍵就在於AI讓人類生產力放大的過程,目前正處於現在進行式,在這個過程中,工作職能將出現劇烈變動。
AI演算及終端機器人的出現,將讓遵守SOP作業的基層勞力工作大量減少,連帶讓管理工作也大量減少。機器人沒有情緒,不會出錯(出錯也是人的錯,程式寫錯),管理成本低,只要幫它寫好程式弄好SOP,它就能任勞任怨做好基層勞力工作,目前越來越多的無人飯店、無人便利店、無人計程車......就是最鮮明的例子。
既然人類的基層勞力工作已經被機器人大量取代,就不需要管人的主管階層,主管也將大量面臨汰換,跟勞工命運共同體。
從美國的例子來看,標普500指數中的20%公司,多半是傳產,員工數量都比十年前減少,包括麥當勞、通用汽車、P&G、美國銀行、Walmart等。
從裁員的速度來看,2022年初以來,經理人跟管理階層是減少最快的,其次是員工。
從工作部門來看,過去三年,法務部門是唯一成長的職位,可想而知這也是AI貢獻的,在這塊未知領域上,還有許多新的法律爭端待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