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對所有強友來說,都是精彩萬分的一年,兩位數的報酬率,六位數甚至七位數的報酬金額都是常態, @faith 甚至曬出了一張獲利入袋超過千萬的對帳單,相信其他天王只是低調,賺得更多的大有人在,不曬對帳單只是想給我們這些小老弟留點面子罷了。
然而,高興一天就好,請各位強友在進入2025年後開始提高警覺,今年的股市將是近年來最難操作的一年,因為它反映的是2026年的業績,目前仍撲朔迷離,且變數逐漸增加。
變數一:可能下彎的費城半導體指數年線
我在上一篇強大觀點X野村展望:2025年投資主軸及必抱基金,結論中曾經提過這麼一段話:
"有半導體這個大趨勢撐腰,請各位強友明年2025年一定緊抱科技
目前我想法未變,上述四種基金仍是我的主力,但我想提醒各位真的要開始居高思危。為我信心撐腰的半導體,年線正處於變形下彎的關鍵位置。
費半指數雖然近期底部越墊越高,但已有很長一段時間處於區間整理,這區間的高點跟低點的價差越縮越小,呈現三角收斂,幾日大漲後通常就伴隨著幾日的大跌,無法有效突破,代表多空方向未定,但時間一久多方跟空方總會決勝負,看要突破向上,或是向下整理。如果是向下整理,季線跟年線死亡交叉,年線下彎可能就會引發一波跌勢。
變數二:每隔兩年就該出現一次的20%跌勢
借用 @醜不拉機 大大在天使會中發表過的好圖,標普500指數在過去幾年有個規律,就是波動較以往增加許多,雖然長線趨勢仍上漲,但每隔兩年就會出現一波20%以上的大跌(下圖紅框,2018、2020、2022),雖然最後都靠政策利多迅速拉回股價,未形成理論上的熊市,卻讓投資人嚇出一身冷汗,但也為心臟夠強的強友增加逢低進場的機會。
2024年標普500指數沒有出現什麼大跌,最大跌幅出現在8月份,但也大約只跌了不到6%。但美股的小老弟台股卻代勞了,8月份曾出現一波跌幅約20%的大跌,原因就是費半指數當時出現了兩成以上的跌幅,也導致台股的跟跌。
費半跌台股跌,那標普跌呢?相信台股也會認為「大哥是對的」,跟著一起摔。美股大哥2024年沒出現「每隔兩年就會出現一波20%以上的大跌」的規律.2025年出現的機率將大幅增加!請大家務必做好「如果下跌20%的跌幅,你該如何逢低進場?」的沙盤推演,有幾個方法:
1. 做好股票基金或ETF跟現金或類現金(例如短天期公債或投資級債)的資產配置,2025年我建議現金比重拉高到25%,比2024的15%更高,碰到股市下跌20%開始再平衡。
2. 設好野村D檔,務必堅持大跌自動加扣,甚至訊號出現時同時再下一筆單筆也可以,這是 @mrchildren 的絕活。
無論你慣用的招式是哪一種,都請做好模擬及現金規劃,機會出現時才不會慌了手腳,然後又告訴自己還會再跌,最終再度錯失進場機會。
為何我能如此有信心,認為股市下跌20%就是買點?因為2025年的波動,將呈現一種「大跌以上,衰退未滿」的現象,原因只有一個:AI帶動的業績展望,實在太強了!
摩根士丹利在12月15日發佈最新報告,除了看好這7年間雲端AI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34%,也預估ASIC(AI客製化晶片)在其中的市佔率將上升至15%。AI這個「全村的希望」繼續為大夥撐腰,跌深就是最好的利多,逢低就有買盤。
最後提一下我看好的兩個標的:日本跟債券。
無論美股台股科技股如何發展,日股依舊走著自己重返榮耀的上升格局。通膨漲,利率漲,日幣匯率也一定漲。根據高盛的預估,2025財年日圓匯率將升值,平均預估匯率定在140-145日圓。
既然日幣不再長線下跌,日本又有通膨及升息的議題,背後都反映著景氣好轉的跡象。我最喜歡的是日本政府政策作多的決心,也就是許多資深強友都在版上強調過的「新制NISA」(小額投資免稅制度),而這政策也確實有效,2024上半年透過NISA進行投資的總金額累積已超過10兆日圓,且順利誘發日本國人透過NISA帳戶大舉買進日本個股,內資信心回籠亦可望提供日股持續向上的資金來源。
資料日期:2024/09
債券是另一個值得觀察的重點。除了長天期美國公債仍在跟聯準會的利率政策搏鬥外,其它券種已恢復應有功能:
1. 短天期公債及投資級債:穩定資產,作為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一環。
2. 非投資等級債及新興市場債:領息來源,「配息滿意,波動接受」是主要考量。
3. 複合債:先求穩,再求息;在降低波動的風險趨避下持續領息。
如果是領息需求的強友,複合債是好的選擇,在各類債券債息都創下新高的此時此刻,正是長放領息的好時機。而且複合債券基金普遍都會避開深受聯準會可能暫緩降息所苦的長天期美公債,不用過度擔心聯準會政策影響自己的領息步驟。
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作為穩定資產功能的投資級債,隨著股市不斷上漲,作為避險工具的投資級債買盤卻也同步上升,已經連續58週出現資金淨流入(截至2024年12月11日)。
別忘了2024年以來,債券市場可是深受美國長年期公債的殖利率震盪所苦,但資金卻仍然長期穩定的流入投資級債,背後反映的,正是投資人居高思危,需要避險資產的考量,這也再度驗證了我在前面大聲疾呼的:務必做好「如果下跌20%的跌幅,你該如何逢低進場?」的沙盤推演。能夠化市場危機為進場轉機,往往就在一念之間,而這個觀念的轉換,就在你是否已預先做好思想及現金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