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友問了我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知道你一直都重壓科技股,我也想學你,但我需要每個月領錢,有沒有那種一邊重壓科技股,同時又能領月配息的基金?」
好問題。雖然 @強大 的穩配息策略,就是以穩基金加上一籃子債券所組成的每月領息配置,而穩基金三雄:全球股票、全球科技、全球非必須消費,就是以科技股為主角,但有沒有共同基金是這樣設計的,這真的考倒我了。
做了一下功課,沒想到還真的有,市面上有三支基金,就是以科技基金為主搭配一籃子債券所做的股債配置,風險等級都是RR3中度風險,年化配息率7%到9%不等,優缺點各有,我把研究心得跟親友分享,也寫在這邊跟強友分享。
這三支基金分別是中國信託科技趨勢多重資產基金、野村全球科技多重資產基金、柏瑞科技多重資產基金。成立時間都不長,中信的成立最早,已經有三年績效,三年多來報酬率20.85%,算是通過考驗,證明「科技基金為主搭配一籃子債券」的策略想法是可行的。柏瑞成立一年半,野村成立不到一年,都還需要時間證明自己的績效。
中信的配息率最高,達到9%,野村跟柏瑞也都有7-8%的水準,三支基金的年化配息率都有高水準演出。強友都知道我不斷強調即便是股票基金,年化配息率控制在6%到8%最合理,超過10%就算是配息配過頭,絕對不會持久,否則就會傷害到資本利得,狂配本金。這三支算是配息高但未失控,適合需要每月領多一點現金流的配息愛好者。
中信這支居然拿到晨星五顆星的評等,這就真的厲害了。但別忘了我在基金獎「得獎基金」變身「賺錢基金」的好方法的叮嚀,長線一路向上的淨值走勢才是得獎基金的賺錢保證,中信的長線淨值走勢也證實了「科技基金為主搭配一籃子債券」的策略,長線走勢有機會一路向上,相信給它多一點時間更能驗證。
績效高低起伏,就是這種集中策略基金的罩門。目前科技股正是重災區,三支重壓科技股的基金都在修正,科技股相關類型的基金波動一定不低,投資時請做好心理準備。
但如果能承受這種波動度,逢低就是布局的好時機,畢竟科技股長線走勢一路向上,整理過後就會再創新高,只是時間要花多久而已。
三支基金的持股很有趣,中信重壓了九成在美國,科技股的大本營就在美國,可以理解,野村跟柏瑞也壓了六七成在美國,符合全球型基金的設計框架。但提到產業比重,我就疑問很多了。柏瑞的基金名稱以科技為名,第一大持股產業卻是房地產,比科技的比重還高?名為科技基金實為房產基金?
分析到此,柏瑞會第一個出局,這有點觸犯到我的紅線,我向來不欣賞封面與內容物不同的商品,無論是泡麵、謎片或基金都是。
再來看到前十大持股,中信的配置非常有趣,前十大持股有七支是ETF,但合計比重不到25%並不高,所以他也不是一個只投資基金或ETF的組合型基金,比較像是先以被動型ETF跟緊大盤,再靠自己的選股能力得到超越大盤的主動報酬。這跟我的投資風格較接近,我也是先用被動型ETF為主的ULTRA機器人先跟緊大盤,然後再靠我很有信心的個股挑選,讓整體績效可以超越大盤,達到滿意的水準。
原來中信這支基金的經理人可能跟我的想法一致,這就讓我更有興趣好好盯著這支基金看了。
#個人經驗分享並非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