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都有投資基金以及股票,手上也有固定的部位,近期銀行專員有建議可以買直債(目前有專投資格)
目前手上有一筆閒置資金想做直債的疊券
(有稍微搜尋了解銀行手續費被灌入債券價格內及保管費的情形)
目前收到的風險資訊是:
1.疊券支付的利息隨升降息變動
2.美元匯損問題
3.臨時需要現金途中贖回需承擔價差
4.最壞情況就是標的被清算破產倒閉
主要想了解還有什麼是我沒注意到的風險???
過去都有投資基金以及股票,手上也有固定的部位,近期銀行專員有建議可以買直債(目前有專投資格)
目前手上有一筆閒置資金想做直債的疊券
(有稍微搜尋了解銀行手續費被灌入債券價格內及保管費的情形)
目前收到的風險資訊是:
1.疊券支付的利息隨升降息變動
2.美元匯損問題
3.臨時需要現金途中贖回需承擔價差
4.最壞情況就是標的被清算破產倒閉
主要想了解還有什麼是我沒注意到的風險???
你只看到表面,光這四點裡面就可以再深究幾十點。例如第二點的匯率問題,直投債一年預估報酬率5%上下,台幣匯損10%等於白幹兩年,為何要買這種商品?
直投債有很昂貴的手續費,投報率又差,金額大門檻高,為何要綁住這麼大筆金額在這種商品?
想領息,低手續費低內扣的債券基金或債券ETF,多自由。
引用 #2樓 8d8d
你只看到表面,光這四點裡面就可以再深究幾十點。例如第二點的匯率問題,直投債一年預估報酬率5%上下,台幣匯損10%等於白幹兩年,為何要買這種商品?
直投債有很昂貴的手續費,投報率又差,金額大門檻高,為何要綁住這麼大筆金額在這種商品?
想領息,低手續費低內扣的債券基金或債券ETF,多自由。
過去也買過純債基金跟股債平衡基金(目前都有部位)
其中一個案例就是高盛新興市場債券,它本身淨值一直再往下掉
過去持有三年左右,因為息收關係勉強正報酬個幾%左右
有這樣的經歷讓我會想把一部分資金放在不需要承擔價差的債券商品
以及疊券7成(預計疊三層)的高息收
感謝8d大回覆,小弟有觀念不對的地方再請大力鞭策謝謝
我的五大投資金律,開槓桿也能應付:
一、找對一路向上的標的
二、做好配置及現金比例
三、利用再平衡逢低買
四、有錢隨時買,按配置進場
五、長期持有,缺錢再賣
mrchildren
mrchildren
引用 #3樓 LRSU20200222
過去也買過純債基金跟股債平衡基金(目前都有部位)
其中一個案例就是高盛新興市場債券,它本身淨值一直再往下掉
過去持有三年左右,因為息收關係勉強正報酬個幾%左右
有這樣的經歷讓我會想把一部分資金放在不需要承擔價差的債券商品
以及疊券7成(預計疊三層)的高息收
感謝8d大回覆,小弟有觀念不對的地方再請大力鞭策謝謝
1. 你要解決新興市場債券的跌價問題,就該遠離投資範圍較窄的債券基金,擁抱投資範圍較廣的全球平衡基金。當單一券種或單一市場逆風時,經理人可以幫你把錢轉往其他有賺頭的地方。怎麼會反而把自己逼往投資範圍更狹隘的直投債?這邏輯不是很奇怪嗎?
2. 投資一定有風險.沒有不須承擔價差的商品,不要對自己的自制力及心臟強度過度自信,每個嘴巴說長期投資或放到到期的人,都會提早出場,無一例外。當你看到帳面價格的跌幅是未來幾年的漲勢都追不上,加上天有不測風雲,若你突然要用錢,你怎麼做?
3, 借七成疊三層,等於槓桿2.1倍,面對四月初這種跌法,就出局了。手中握有三成現金的巴菲特,也才槓桿1.7倍(參考巴菲特保留三成現金卻能創造20%超額報酬的秘密),股神都謹慎,凡人更該三思。
我的想法很簡單
要開槓桿也開在股票
開在債券?
那至少選擇短債
至少存續時間短
直債雖然時間到本金還你
但如果是長債波動大
而且如果不是選擇公債而是一般企業債
誰能保證公司20年後還存在?
目前理專很愛推高收債疊券
告訴你開槓桿領配息
未來還有降息優勢債券會漲
但風險是什麼?理專說了沒?
感謝三位前輩回覆,還在消化訊息當中
目前的心得是三位大老都有明確的說明跟表態
我其實就很清楚一定還有更好的選擇,再次感謝三位前輩!!!!
引用 #2樓 8d8d
你只看到表面,光這四點裡面就可以再深究幾十點。例如第二點的匯率問題,直投債一年預估報酬率5%上下,台幣匯損10%等於白幹兩年,為何要買這種商品?
直投債有很昂貴的手續費,投報率又差,金額大門檻高,為何要綁住這麼大筆金額在這種商品?
想領息,低手續費低內扣的債券基金或債券ETF,多自由。
不好意思 ,請教一下8D大,
我個人的想法 直債比 ETF好
缺點金額比較高
因為直債到期會還給你,ETF會一直交易尚未到期轉換債,
比如 直債買80元 20年到期 歸還100元 美金
直債 利息比較好 風險高
ETF 分散風險 比較小
引用 #3樓 LRSU20200222
過去也買過純債基金跟股債平衡基金(目前都有部位)
其中一個案例就是高盛新興市場債券,它本身淨值一直再往下掉
過去持有三年左右,因為息收關係勉強正報酬個幾%左右
有這樣的經歷讓我會想把一部分資金放在不需要承擔價差的債券商品
以及疊券7成(預計疊三層)的高息收
感謝8d大回覆,小弟有觀念不對的地方再請大力鞭策謝謝
直接投資單一債券,一樣要承擔價差,債券評等被調升或調降、利率升降、殖利率受市場影響....或更多複雜因素,都會改變債券價格
我自己覺得全球平衡基金會比較好,公開說明書寫得比較寬,經理人也會依照市場狀況做換券操作
引用 #8樓 Roger333
直接投資單一債券,一樣要承擔價差,債券評等被調升或調降、利率升降、殖利率受市場影響....或更多複雜因素,都會改變債券價格
我自己覺得全球平衡基金會比較好,公開說明書寫得比較寬,經理人也會依照市場狀況做換券操作
直債的交易如果透過國内的銀行券商較不透明,都是人工下單以及議價。
有些券商,如果買到一定的單位數比如説50的單位,甚至可以限價,這樣就不用擔心券商的手續費問題。
投資直債最好是持有到期,并且買不同到期年份的債券達成債券梯,這樣到期的債券較有彈性選擇資金下一步的去向。
另外,直債如果是透過券商購買,也沒有所謂的維持費用,這點是比ETF好。
引用 #9樓 Jon
直債的交易如果透過國内的銀行券商較不透明,都是人工下單以及議價。
有些券商,如果買到一定的單位數比如説50的單位,甚至可以限價,這樣就不用擔心券商的手續費問題。
投資直債最好是持有到期,并且買不同到期年份的債券達成債券梯,這樣到期的債券較有彈性選擇資金下一步的去向。
另外,直債如果是透過券商購買,也沒有所謂的維持費用,這點是比ETF好。
直債因為通路都會直接內含手續費跟前手息,不同通路(券商/銀行)確實會有價差
另外因為直債單筆門檻較高,要組債券梯的的話需要不少的資金,我印象看一位網紅怪老子也說與其自組不如直接買債券ETF,本身就是內含不同到期日的多檔債券,不過因為債券ETF不會真正持有到期,而是剩餘期限低於挑選規則就做更換,無法完全保證保本,會受市場波動影響。
引用 #2樓 8d8d
你只看到表面,光這四點裡面就可以再深究幾十點。例如第二點的匯率問題,直投債一年預估報酬率5%上下,台幣匯損10%等於白幹兩年,為何要買這種商品?
直投債有很昂貴的手續費,投報率又差,金額大門檻高,為何要綁住這麼大筆金額在這種商品?
想領息,低手續費低內扣的債券基金或債券ETF,多自由。
債卷ETF一樣有匯損的問題QQ
20250607專注貝萊德世界科技,宣布不再回應匯率問題
如何讓在底部加碼放心扣?關於擴大資金池問題
問ChatGPT,基於川普最新關稅政策該如何應對得到的建議(更新版)
有關高盛新興市場債券基金X股對沖級別澳幣(月配息)問題
請問貝科技適合用強AI進場?下週一該買費半還是貝科技
想請問貝萊德美元儲備基金
剛加入天使人,想請問強基金功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