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62225
金管會本周釋出基金界重大變革,規模近兆元的「高收益債券基金」名稱須全面改為「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主要是高收益債有三大風險,在國人瘋高收益債之下,金管會不得不再出手讓「高收益」的誤導走入歷史。
高收益債券基金並非顧名思義所謂的「高收益」,其屬於債券型基金,基金淨資產價值有 60% 以上投資於「非投資等級債券」,也就是經信用評等機構評定其債務發行評等未達 BBB-/Baa3 級,或未經信用評等機構評等的債券,因違約風險較高,高收益債也被稱為「垃圾債」,所以高收益債券基金並不適合無法承擔相關風險的投資人投資。
國人之所以青睞高收益債,主要是被「高配息」所蒙蔽,高收益債不一定保證有正報酬,因為其所投資的垃圾債,一旦違約、破產,就會讓部位出現資本利損,投資人不能把配息率跟整體總收益率混為一談。

個人觀點,
其實高收益債本身並沒有對錯,
只要投資人知道並明瞭,
其風險所在即可,
適度買一些,
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
並無不可!